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1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法分析
1.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
四、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活动:
(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xx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国兴中学20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设计意图: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突破难点。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回顾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种表示方式。
作业: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2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是必修章第节的内容,我将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是在学习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并为后面学习 做准备,在整个
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 ……此处隐藏27025个字……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共同完成了有向线段与向量两者关系的建构。
2。这些概念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加强对“向量”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数形结合”。
3。让学生对教学思想方法,及其应情境达到较为纯熟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思维地贮存在大脑中,随时提取和应用。
(六)总结回授调整。
1。知识性内容:
例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OA、OB、OC相等的向量。
2。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新素质培养的小结:
a。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发现作为一种意识,可以解释为“探察问题的意识”;发现作为一种能力,可以解释为“找到新东西”的能力,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途径。
b。问题的解决,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c。问题的变式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思维活动过程中一种多维整合过程。重组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高层次的知识综合过程,是对教材知识在更高水平上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形成一个自我再生力强的开放的动态的知识系统,从而使得思维具有整体功能和创新能力。
2。设计意图:
1、知识性内容的总结,可以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2、运用数学方法创新素质的小结,能让学生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这是每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七)布置作业。
反馈“数形结合”的探究过程,整理知识体系,并完成习题5。1的内容。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15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张西元。我说课的题目是《系统抽样》,内容选自于苏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初步了解掌握了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即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系统抽样,它也是“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系统抽样的学习,更加突出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它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难点:当 不是整数时的处理办法,个体编号具有某种周期性时,“坏样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高考资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为了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因此,我采用讨论发现法教学。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新课引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两种方法?
(2)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简单随机抽样应注意哪两个原则?
(4)什么样的总体适合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进一步理解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方法和步骤?为新课学习打基础
2、实例探究
实例: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
当总体数量较多时,应当如何抽取?结合具体事例探究问题,设计你的抽取样本的方法。抽取的样本公平性与代表性如何?学生自主探究后小组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完成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发现“等距抽样”的特性,从而形成感性的系统抽样的概念与方法。这样做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较好地贯彻新课程所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新课讲授
1、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系统抽样”的概念,并点明课题)
[设计意图]经历实例探究过程,学生对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应有大致了解,辅以教师引导,从具体到一般,本节新课题的学习便水到渠成。
2、典型例题精析
例1、某校高中三年级的300名学生已经编号为1,2,……,300,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按10%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请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并写出过程。
(教师题意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方法,学生分析思考,探究解题,小组讨论后口述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实例巩固,在得出新课的有关知识之后,再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掌握系统抽样的方法步骤,达到学以致用的技能,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例2、某单位在职职工共624人,为了调查工人用于上班途中的时间,决定抽取10%的工人进行调查,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所需的样本。
[设计意图]当 不是整数时,设置本题让学生尝试回答,并形成一般思路与方法。
(三) 练习巩固
1、将全班学生按男女生交替排成一路纵队,用掷骰的方法在前6名学生中任选一名,用 表示该名学生在队列中的序号,将队列中序号为 ,(k=1,2,3,…)的学生抽出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吗?为什么?其样本的代表性与公平性如何?
2、若按体重大小次序排成一路纵队呢?
[设计意图]配合课本第60页“边空”问题:“请将这种抽样方法与简单随机抽样做一个比较,你认为系统抽样能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吗?为什么?”,帮助理解个体编号具有某种周期性时,样本代表性较差的特点。同时分析系统抽样的优点与缺点。
(四)回顾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与步骤
2、与简单随机抽样比较,系统抽样适合怎样的总体情况?
3、当 不是整数时,一般步骤是什么?此时样本的公平性与代表性如何?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1页的练习第1,2,3题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文档为doc格式